首页 > 新闻资讯 > 苹果急了,开始“抄”余额宝的作业

苹果急了,开始“抄”余额宝的作业

2023-04-23 278

都说“科技企业的尽头是金融”,没想到苹果也走到了这一天。

2023年4月17日,苹果公司宣布联合高盛银行推出基于Apple Card的高收益储蓄账户,年化收益率高达4.15%,还可通过使用Apple Card进行消费获得1%-3%不等的现金奖励。

这一幕像极了多年前余额宝在国内推广时,用过的“高收益率”“现金红包”等套路——2014年左右余额宝年化收益率一度创下6.65%的最高纪录,也曾广泛使用过消费返现等奖励方式。

苹果急了,开始“抄”余额宝的作业

▲(来源:苹果官网截图)

鉴于3月份蒂姆·库克刚来过中国、逛了一圈首都北京,4月份苹果就推出这项业务,有网友调侃称,“库克来中国抄余额宝作业了”。

在这背后,“苹果版余额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背后又暗藏苹果怎样的焦虑?

苹果的金融野心

在说“苹果版余额宝”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苹果早已涉足的包括支付、信用卡、消费贷在内的金融业务。

2014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发布了Apple Pay,即一种基于NFC的手机支付功能,2016年这项业务在中国上线。

面世多年,2022年6月美国PYMNTS(知名支付类媒体)数据显示,Apple Pay在美国已占据移动钱包48%的市场份额,但总渗透率还是较低,二季度只占店内交易的5.8%左右。

在中国,Apple Pay就更没什么存在感了,毕竟线上购物平台大多不支持Apple Pay的付款方式,线下交易场景中,大型商超可能还好,但小商家们显然更愿意使用简单打印二维码就能收款的支付宝和微信,需要配备一台具备银联云闪付功能的POS机才能使用的Apple Pay,则显得又贵又复杂。

但苹果没有死心。

2019年苹果再次与高盛联手,推出了Apple Card业务,即一种以高盛为发卡行的信用卡业务。相比传统信用卡,Apple Card最主要的几个特点包括:无卡号、无CVV(安全码)、无有效期、无签名;与苹果手机的钱包(Wallet)高度集成;消费可获1%-3%的返现(其中苹果商店消费返现3%、任意使用Apple Pay消费返现2%、实体Apple Card消费返现1%);免年费、低利息。

今年3月,苹果又上线了预热已久的Apple Pay Later业务,相当于中国的“花呗”——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可以申请50至1000美元的“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即BNPL)贷款服务,在未来六周内通过四次付款偿还贷款,且无息无费,实质上则由高盛担任贷款机构。

苹果急了,开始“抄”余额宝的作业

▲(图源 / 视觉中国)

在此背景下,苹果此次再度牵手高盛,为Apple Card用户提供相当于 “余额宝”的高收益储蓄账户(Saving Account)。用户将钱转入这个账户后,目前可享受高达4.15%的年化收益率(相当于全美平均储蓄利率的10倍有余),未来收益率可能随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另外使用Apple Card进行消费还有前述1%-3%不等的现金返现作为奖励。

那么高达4.15%的年化收益率和1%-3%不等的消费返现,从哪来呢?

事实上,在美国连续加息背景下,美国不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都已出现大幅上涨,其中截至2023年4月20日,美国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77%,而此前2月份甚至一度超过5%。所以高盛即使简单粗暴地用储蓄账户内的资金购买短期国债,也已经能覆盖当前4.15%的利息(只要不出现挤兑)。

至于1%-3%不等的消费返现,其实用户在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时,发卡行、收款行和相关支付网路都会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合计比例在2.5%上下。苹果和高盛大概率就是把自己可以从中赚取的这部分收益,作为推广费用还给了消费者,实际上并不需要付出多少额外成本。

一个区别在于,“苹果版余额宝”本质上是高盛银行信用卡用户将钱存入一个特定的高收益储蓄账户,收益来源由高盛对外投资获利予以覆盖;而国内余额宝本质上是用户在支付宝平台购买不同的货币市场基金,比如天弘、易方达、汇添富等,基金经理用这些钱进行债券等低风险投资和储蓄,赚取收益以覆盖利息。

另外,目前国内只有Apple Pay这项服务可以使用,且需要配有云闪付功能的银联POS机,Apple Pay Later和Apple Card服务暂时都只服务于美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选择在此时发布这项新业务,有一定的特殊背景。

在美联储大幅加息背景下,美国银行业正面临巨大考验——根据美联储公布最新数据,截至3月15日的一周,美国银行共流失存款近千亿美元,其中小型银行存款总额减少1190亿美元至5.5万亿美元,大型银行则新增存款670亿美元至10.7万亿美元。

“不安”的资金需要寻找更稳定的庇护所,当然有更高收益就更好了——于是截至3月15日的一周,约有1200亿美元流入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是2020年6月以来最大单周净流入。

苹果和高盛此举,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苹果在美国高达5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及高盛的品牌背书,吸纳市场上“寻求庇护”的资金。

库克该着急了

在金融板块显露野心的苹果,事实上正在多方面受挫。

手机业务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苹果全球范围智能手机销量5751万台,占比21%,小幅低于三星的22%,失去了上个季度市占率第一的宝座。

但事实上苹果市占率排名一直有所波动,2019年以来每年只在第四季度短暂拥有市占率第一的成绩,其他时候大多保持在第二,2020年至2021年偶尔被小米超过,跌至第三。

苹果急了,开始“抄”余额宝的作业

如果横向对比近几年一季度销量成绩,苹果的压力会更加真实——2021年一季度和2022年一季度,苹果手机销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1.37%和7.72%,已有大幅下滑,但2023年一季度同比增幅仅1.79%,绝对值更是只增了100万台,尽显增长之乏力。

在这背后,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11.3%至12.1亿台,创下2013年以来最低,苹果虽然凭借高端优势份额反而有所上涨,但也顶不住大盘的持续收缩。

苹果急了,开始“抄”余额宝的作业

▲(图源 / 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手机赛道想象力渐失的同时,折叠屏手机成为增长客观的一个细分赛道,2022年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62%,国内更是增长154%。但在三星、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一众手机厂商纷纷推出多种形态的折叠屏手机时,苹果依然持观望态度,并未加入这场激烈战局。

除此之外苹果还错失了当下火热的汽车和AI大潮。

造车的故事自不必说——自2014年成立自动驾驶汽车部门“泰坦”后,业内不断传出苹果造车团队组了又散、散了又组的消息,至今尚无成熟技术或产品推出。

当下席卷全球科技公司的AI浪潮中,“冷静”的苹果同样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

自2022年末OpenAI发布ChatGPT,开启新一轮人工智能的“革命”,国内外各家科技公司纷纷秀出自己的AI能力以及在大语言模型方面的成果,包括微软将GPT-4植入Office、百度发布“文心一言”、阿里发布“通义千问”、商汤发布“商量”等等。暂时“掉队”的苹果则成为一个特殊的存在。

要知道2011年首次在iPhone 4S发布会上亮相的Siri,曾让苹果成为最早一批发布AI语音助手的大型科技公司。那场发布会上,Siri应提问者要求,先后查询了巴黎时间、解释了“有丝分裂”的意思,还列出了14家高评分的希腊餐厅,让人眼前一亮。

但10余年过去了,Siri似乎还是那个Siri。如果你问它“Apple Card是什么?”它只能捕捉关键词在网页上进行搜索,并将其认为相关度较高的搜索结果,以网页形式推送给你,远不能像ChatGPT那样,自己组织好语言,把结果呈现出来(虽然经常也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在这背后,以Siri为代表的语音助手和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其实归属于不同的人工智能类型——前者属于所谓的命令和控制系统,只能理解有限的问题和请求,后者则是由所谓的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经过大量网络数据集的训练后,能够识别和生成基于数据集的文本。

苹果其实也开始急了。2023年3月《纽约时报》报道称,苹果公司正在测试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希望这些技术有朝一日可以用于苹果的虚拟助手Siri上,尽管Siri的设计方式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一位曾参与Siri项目的苹果公司前工程师向媒体表示,因为笨重的数据库设计和过时且复杂的代码,Siri很难像ChatGPT那样强大。如果想让Siri实现ChatGPT的效果,苹果需要大刀阔斧的从底层技术开始重构。而目前类似于集中添加新短语这样简单的更新,都可能需要长达六周时间来重建整个Siri数据库,如果添加诸如搜索等更复杂的功能,可能需要一整年时间。

接连错失风口后,2023年苹果最大看点,是即将于今年6月WWDC大会发布的MR(混合现实)头显设备,据已有消息,区别于iPhone和iPad使用的面部或指纹解锁,这款头显将通过扫描用户眼部的方式解锁,一键切换AR/VR模式的功能也或将成为这款头显最大亮点之一。

但问题是,和汽车赛道、AI赛道相比,苹果押注的AR/VR赛道,是一个更具想象空间的存在吗?

业绩层面也开始显露苹果的压力——历年10-12月都是苹果的销售旺季,但截至2022年12月末的最新一季报显示(苹果每个财年截至9月末),苹果收入净利润分别出现13.38%和5.48%的同比降幅,是近20年来第二次出现一季报收入净利润同时减少的情况,且降幅比上一次出现时(2018年)高出不少。

苹果急了,开始“抄”余额宝的作业

与此同时,苹果的资产负债率也在2022年9月末创下85.64%的历史新高。

在这背后,苹果和众多成熟的科技企业一样,账面上虽然有大量资金,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海外市场,为了避免缴纳大额税费而无法汇回美国,而美国总部又需要支付大量现金用于研发投入、股东分红等,因此需要不断在美国当地借款。

尤其在海外业务成为苹果愈发重要的收入来源时,就更容易出现负债率“越滚越高”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如何赚更多的钱,尤其是在美国赚更多的钱,就成为苹果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而从Apple Pay到Apple Pay Later,再到Apple Card和如今基于Apple Card的“苹果版余额宝”,主要都是服务于美国市场,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苹果的这部分焦虑。

作者 | 林夏淅

编辑 | 韩忠强


湘ICP备19005331号-4copyright?2018-2024

guofenkong.com 版权所有

果粉控是专业苹果设备信息查询平台
提供最新的IOS系统固件下载
相关APP应用及游戏下载,绿色无毒,下载速度快。

联系邮箱:guofenk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