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双十一”电商大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一种名为“先用后付”的新型支付方式却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争议。不少消费者纷纷吐槽,称自己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被自动开通了这项服务,导致意外下单,甚至产生了额外的违约金和逾期费用。
有消费者在网上发帖求助,称家中老人因不熟悉操作,在“先用后付”模式下购买了54件商品,询问如何退货。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共鸣,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些消费者反映,他们的付款方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更改为“先用后付”,无需任何验证即可直接下单,给购物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广州的朱女士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她表示,自己只是想在某电商平台上浏览一下沙发,结果却被自动下单了一款仿皮沙发。朱女士回忆说,当时她只是简单地浏览了一下商品,并没有进行任何购买操作,但两天后却接到了物流电话,告知她购买的沙发即将送货上门。经过查询,朱女士发现,自己可能是在浏览过程中不小心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导致商品被自动下单。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此进行了模拟体验,发现多家头部电商平台都推出了类似的授信赊购服务。虽然这种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支付灵活性和购物便利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平台在消费者未注意的情况下默认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导致消费者下错订单或产生逾期费用。平台也没有充分向消费者提示此类复杂金融产品的性质和逾期后果,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呼吁平台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平台应该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开通“先用后付”功能,并通过服务协议详细告知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平台还应设置简单便捷的取消方式,以便消费者在不需要时能够方便地关闭该功能。对于已经开通“先用后付”功能的消费者,平台也应提供清晰的取消路径和操作步骤。
目前,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已经提供了关闭“先用后付”功能的操作路径。消费者只需按照平台提供的步骤进行操作,即可轻松关闭该功能。然而,也有消费者反映,一些平台的关闭入口过于隐蔽,难以找到。因此,平台还应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提高关闭功能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先用后付”等新型支付方式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支付方式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平台应积极响应消费者的诉求,加强监管和自律,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湘ICP备19005331号-4copyright?2018-2024
guofenkong.com 版权所有
果粉控是专业苹果设备信息查询平台
提供最新的IOS系统固件下载
相关APP应用及游戏下载,绿色无毒,下载速度快。
联系邮箱:guofenkong@163.com